南通启东长兴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村企联建享红利
记者 龚秋瑾 杨大业摄
宽阔平坦的道路,错落有致的房屋,清澈见底的河流,林木郁郁葱葱,隐约可见村民在田间地头忙碌……行走在启东寅阳镇长兴村,一幅乡村振兴的田园画卷徐徐展开。
近年来,长兴村按照“十四五”规划的要求,努力发展新产业、改造新村庄、塑造新风貌,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,开展村企联建,大力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,扎实推进农民共同富裕。2021年该村被南通市定为第一批乡村振兴先进村生活富裕类培育名单。
铸就增收“金饭碗”
“今年虽遭遇了几场来势汹汹的大雨,但因为高标准农田的建设,田地排水及时,水稻生长竟一点儿没受影响。”家庭农场主杜少龙站在自家的稻田地上,望着满目青翠的水稻迎风摇曳,喜不自胜。
高标准农田,就是农民增收的“金饭碗”。提起高标准农田带来的好处,杜少龙感受颇深。“以前都是‘靠天吃饭’,一变天心就提到了嗓子眼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后,旱能浇,涝能排,我总共流转了500亩地,去掉前期投入,今年盈利预计30万元左右。”
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,远不止杜少龙。“我家有2亩左右的地,以前靠着种玉米等作物,一年下来也就差不多赚1000元左右。土地流转出去后,村里每年给我2000元,多余的时间我就去女儿的服装厂帮忙,生活真是越过越好啦。”谈及流转土地建设高标准农田,家住长兴村29组的李志冲忍不住地直点赞。
“以前长兴村人多地少,田块零散,基础设施落后,村里年轻人大多都外出打工,老年人行动不便在家种地,而种地的收入非常微薄,农民工作的积极性也不高,导致大片农田无人种植,田地荒废。”村党总支书记伍健锋告诉记者,2016年,南通市委、市政府决定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,长兴村抓住机遇、大力推进,不仅有效解决了当地农田碎片化等问题,也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。2020年,村集体土地流转516亩,村民组流转土地3400亩,长兴村村营收入166万元。一幅地平整、田成方、林成网、水成系、路成环的现代化农业新画卷正在缓缓拉开。
“村企联建”享红利
“孩子太小,之前一直在家带小孩,无法外出打工挣钱,全家人都指着丈夫的工资过活。现在靠着自己的专业技能在家门口就能上班,既方便照顾家人,又能缓解经济压力,真的非常感谢村企联建!”在向海重工担任会计一职的村民陆春霞高兴地说。
近年来,为破解村庄发展难题,让农民共享工业化、城镇化改革发展的红利,实现共同富裕,长兴村党总支拓展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思路,建立以“村企联建·振兴乡村”为主题的党建工作新模式,开启组织联建、党员联管、活动联办、人才联育、资源联用、产业联促的“村企联建”模式。
“我们与村内的企业积极沟通,了解企业用人导向、用人政策、薪酬福利和工作强度,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村民进企工作,着力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,带动村民增收致富,也为企业解决用工问题。”伍健锋透露,自2019年以来,通过积极宣传村内大型企业向海重工的用人计划、薪酬、福利待遇后,先后已有40多位村民应聘到企业去工作。
今年67岁的李建兵就是其中一员。李建兵家里共有8亩地,此前,他一直在家耕地,随着年龄增长,大强度耕种承受不住以后就将土地流转了出去。后来通过村企联建,去向海重工做了保洁员。“我这个年纪,外出打工是不现实的。流转土地我每年能拿8000元,再加上在企业工作每个月还能多挣1800元,我心满意足了。”李建兵乐呵呵地说。
村企联建,解决了当地村民就业问题,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,帮助长兴村实现村级劳动力就业率95%以上,转移就业率85%以上。
生态农场探出新路
“立足启东的区位优势,结合乡村振兴先进村生活富裕类项目打造,我们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,把绿色长兴生态农场打造成对接上海副食品的新型集体合作农场。”2日,站在长兴生态农场项目建设区,伍健锋忙前忙后。“经过土地流转、项目申报、规划设计等,‘绿色长兴’项目已于今年7月份开始实施。”
绿色长兴生态农场项目总投资250万元,规划面积约60亩,主入口设在长兴村村委会南侧,配有保安室和部分售卖设施,仓储间、办公区域、农产品销售均设置配套用房,该项目分为休闲区、种植区、生态养殖区。其中休闲区配备草坪、廊架、儿童活动设施。种植区面向城市家庭,规划租赁式的菜园,可以托管也可以自己耕种,获得农产品收益。养殖区配有小动物乐园和小山羊、生态鸡养殖区,养殖区域采用可移动式小棚养殖,粪便每天打扫,确保无面源污染。
“生态农场建成后,村书记说后期会提供相关禽类品种,并教我们怎么养殖,销售的事情也不用我们操心,村集体会统一收购一并销售到上海去,据说每年能增加2000元至3000元左右的收入呢。”家住长兴村长发小区的张碧英开心地告诉记者。张碧英今年76岁,是11年前因为造船厂建设,土地被依法征收的失地农户之一。“女儿在上海工作,家里就我们老两口,今年年后失地补贴外加农保我们俩每个月能拿到2000元,真是享了国家的福。”
“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增长的多元路径,立足长兴实际发展生态农业、生态旅游和生态工业,构建村域综合性服务平台,支持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生产、工程项目、物业等服务。”伍健锋表示,该项目将注册商标、成立专业合作社,并带领周边200多户农户养殖集体包装销售,预计实现年综合收入200万元,利润50万元,一个内部治理优化完善、发展动能持续有力、经营机制规范高效、服务成员和联农带农能力明显提升的“绿色长兴”,必将成为带动农民共富的强大引擎。
本报记者 龚秋瑾 施晔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相关新闻
- 评论
- 关注